如今在大數據環境下,中小型企業面臨的稅務環境是越來越透明,企業稅務管理的規范化是每位財務經理都要去研究的課題。那如何進行稅務管理?每家公司及每位財務經理都有不同的做法和想法,但不管是什么不一樣的做法和想法,每一位財務經理必須注意下面這四個稅務管理的坑。
第一坑,向公司提出一些明顯不合法的稅務建議,從而達到少交稅的目的。
比如:為了少交個人所得稅,部分財務經理就讓員工平時消費開發票過來抵工資。最后的結果是個稅少交的,但公司的管理費用與收入關系明顯不合理,最后被稅務機關稽查,偷雞不成蝕把米。所以,財務經理的稅務籌劃與稅務管理的方式一定要合法。
第二坑,稅賬不一致。
金稅三期可以將納稅申報與報表數據進行比對,從面檢查關聯數據間的合理性,如期末存貨占年度銷售成本的比重。很多公司財務經理為了控制增值稅稅負,在申報增值稅時,多是從控制增值稅稅負的角度去認證抵扣進項稅,而在賬務處理時,為了控制所得稅稅負,又從利潤角度去計算當月耗用材料或商品成本。因沒有從總體上去對稅務進行管理,稅負是控制了,最后的結果往往是期末存貨占年度銷售成本的比重明顯不合理,甚至出現期末存貨占年度銷售成本的比重在逐年增加,最后被金稅三期系統發現。所以財務經理要牢記,稅務與賬務處理不能孤立,賬務處理完,財務經理一定要對相關指標與稅額間的合理性進行一個評估。
第三坑,按稅收政策進行賬務處理的坑。
大多數中小企業都存在為降低價格而進行無票采購現象,因稅務機關只認正式發票,所以很多財務經理在安排核算時,都遵循有正式發票就入賬,沒有正式發票不入賬的規則,這就是典型的按稅收政策進行賬務處理。實際上稅賬是一體同時也是分離的,兩者遵循的規則是不一樣的,核算應該遵循會計準則、會計制度,申報納稅按稅收政策。舉一個簡單例子,一家服務廠只在采購布料時有正式發票,其它輔料都沒有正式發票,財務在賬上如果只做生產領用布料,然后就生產出服裝,這明顯是不可能的事情,難道工廠請的服裝工人都是天上的仙女,不然光有布料怎么能生產出來衣服來呢?賬務本身的合理性從側面反應了公司有沒有做假賬,財務經理不能因賬務本身的不合理而讓稅務機關盯上你。每個月賬結束了,財務經理必須對賬務本身的合理性做出評估。
第四坑,認為稅收籌劃目的就是少交稅。
大多數老板和財務經理可能都會認為稅收籌劃就是為了少交稅。我在全國各地講課時,經常會有老板和學員問我,老師,我們公司怎么樣才能少交稅,很少問的是怎樣通過稅收籌劃來提高利潤。所有財務經理及企業稅務人員應記住,稅收籌劃是手段,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公司利潤。一個簡單的道理,公司有兩家供應商,供應的是同品質的某種原材料。一家供應商是小規模企業報價100元,提供增值稅普票,一家供應商為一般納稅人,報價為118元,提供稅率為16%的增值稅專票,單純從稅收角度來講,接受一般納稅人報價,肯定少交增值稅,也相應少交附加稅,但從利潤角度來講,接受第一供應商報價明顯更合算。財務經理切記,稅務籌劃是為了公司最終利潤。
工作中,稅務風險是不可避免,要躲開這些坑,既是對老板的要求,更是對財務經理的要求。當然實務中的坑比這更多,這里僅是對常見現象作一歸納,財務經理想繞過這些坑,就需要在工作中不斷提升專業水平,不斷學習最新稅收及會計政策。